4月19日,市委党校组织曾都区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赴山东临沂革命老区开展党性教育异地培训。我们先后参观了孟良崮党性教育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党史馆、农博馆、压油沟脱贫攻坚生态示范点、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山小调诞生纪念馆、兰山商城展览馆等教学点。通过观场参观、敬献花篮、重温誓词、观看视频、听现场报告,我们追寻着革命先驱的红色足迹,领略沂蒙这部厚重朴实的红色革命史书,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无畏大义。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追忆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沂蒙人民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军民鱼水赞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民一心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赢得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的缩影。沂蒙精神将永远保持活力,焕发光彩。沂蒙精神值得讴歌,值得学习,值得践行。
我们要学习践行“爱党拥军”的沂蒙精神。“爱党拥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生命拥护党和支持人民军队,革命战争时期的沂蒙老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共产党八路军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受伤躺的是老乡抬的担架,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的掩护,急行军过的是由32名红嫂在冰冷的河水里用肩膀扛着门板架起的“火线桥”。在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中,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有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沂蒙,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沂蒙红嫂。沂蒙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和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拥护和热爱。
我们要学习践行“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用生命和鲜血守卫百姓家园,人民群众就义无反顾的跟党走,“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无私博大的胸怀,感天动地,成就了沂蒙精神的灵魂,同时也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在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一如既往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局,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我们要学习践行“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展现了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不畏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沂蒙人民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极端薄弱的困难下,敢为人先、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建起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商贸城,成为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打造了“党旗红、市场旺”的党建品牌。艰苦奋斗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沂蒙精神还体现在沂蒙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开拓创新等方面,沂蒙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精神,又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这次山东沂蒙异地红色教育培训,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学好党史,弘扬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努力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为新时代的奋斗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听党指挥,紧跟党走。“听党指挥,紧跟党走”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是沂蒙精神传承、发展的法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听党指挥,紧跟党走,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一要静下心、沉下身,认真系统的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和党的理论政策,特别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结合,加强党性锻炼,锤炼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要带领本单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纳入对党员干部的民主评议和考核中,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学习党史,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学习党史,使党史学习不流于形式。三是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学习中,促使其自觉学习、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并深刻理解历史经验,系统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要树牢理想,坚定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要毫不动摇的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理论学习、政治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思想,努力练就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和献身使命的担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砥砺奋进,行稳致远。充分运用丰富的党史资源和多样的教育方式,加强党史学习宣传。一是以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使党史学习融入纪念活动中,促使党员干部的心与党贴得更亲、更近、更紧、更密,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让党员干部亲身感受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就。党员干部在教育基地学习党史,必定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三是以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为榜样,让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名人先进事迹所焕发出的激情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干劲,努力从中得到熏陶、升华,并逐步形成好思想、好作风,为有效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规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以网络为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等官方党史教育学习平台,将党史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先进文化、革命精神、高尚人格有效地传递给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要心系群众,为民谋福。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人民”二字力重千钧。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体现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浓厚而强烈的为民情怀。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要认真研读党史,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要读懂百年党史中的人民内涵,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干担当践行许下的“为民”诺言,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管理干部,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要切实做好“四个服务”:即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同时,我们还要继续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乡村教育发展献策献力;要积极参与党员下沉社区工作服务,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要立足长远,守正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从牛胰岛素到青蒿素、从京沪高铁到港珠澳大桥……历史告诉我们,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世界各国抢占的发展高地。我们要学好党史,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把牢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在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把握大势、抢占先机。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把中华传统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守住,把现有的好经验、好做法守住,不懈怠、不动摇,发扬光大,又要立足长远,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潮流,把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脉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创新教学教研形式,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为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曾都区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学员 樊 力)